发布日期:2015-12-03 15:44:05作者:小居来源:居联邦原创
2015-2016年的这个冬天,对中国楼市来说春意融融。
12月1日,市场中热传的利好是“买房贷款的利息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”,这个消息还没有被证实,12月2日一个新利好又在流传了!
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报道,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告诉记者,针对特定人群加大政策鼓励和优惠,扩大潜在购房群体,对去库存大有好处,这是未来住房政策的方向之一。
对于“特定人群”,该报道没有详细解释。但从“扩大潜在购房群体”的表述来看,显然应该是中低收入人群。这些人以前即便是“踮起脚尖”,都难以买房。但如果政策提供一块垫脚石,相当一部分人群还是可以实现置业梦的。
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。
过去10多年,货币超发推着房价快跑,很多家庭在迟疑之间,就痛失了买房的机会。房价的飙升,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对立。如果国家能通过一系列政策,让更多的家庭实现“居者有其屋”,不仅可以带动消费、稳定经济,也可以化解潜在的社会矛盾。
让我们猜猜看,政府怎么实现“扩大潜在购房群体”。
1、放宽公积金缴存限制,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公积金贷款的“低利率”。有报道称,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、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,将可以缴存住房公积金。
2、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,降低公积金贷款的门槛。
3、政府以较低价格集中采购积压的商品房,然后租给中低收入居民,未来可以用租金抵购房款,把房子逐步卖给这些家庭,让他们可以分享物业升值带来的财富保值、升值。
4、政府对首次置业的中低收入家庭降低税费,实施更高比例的贷款利息抵扣个税。
也许有人会说:这跟美国当年的次级贷有什么区别?次级贷不也是贷款给穷人买房子吗?
我觉得还是有区别的,只要国家能通过公示、审查制度,把房子真正卖给中低收入家庭,就是有正面意义的。在这个过程中,把控好商业银行的风险,地方政府多承担一些义务和付出,问题不会太大。说到底,这其实是一次财富再分配,是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倾斜。
可以看出,在政府求着老百姓买房的时代,房地产税推出的时间肯定会延后。即便不延后,力度也会非常温柔。
买房就是爱国,生孩子就是爱国,这样的标语估计快亮出来了!
延伸阅读:
楼市:大利好!
人民币纳入SDR给楼市带来的“远期利空”还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,地产股就在12月1日下午发动了一场暴动!
万科的走势是这样的:
保利地产的走势是这样的:
金融街的走势是这样的:
地产指数的走势是这样的:
到底出啥事了?据说,有人抢先获知了一个重要消息:国家可能要给楼市出台一项重大利好,房贷利息支出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。
这个消息靠谱吗?我认为比较靠谱,原因有三:
第一,房地产去库存问题已经引起最高层的关注,习李最近均有提及,所以会有一系列政策出台。公积金管理政策的改革已经启动,未来继续降息、降首付等等都是必然的。
第二,房贷利息支出抵个税,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,中国采纳这种做法顺理成章。近期,包括任志强在内的很多业内人士,也提出了这个建议。
第三,为了刺激内需,国家正在酝酿个税改革。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《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》,提出要研究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方案,并将于2017年付诸立法。意见特别提到“完善税前扣除”改革,其中重要内容是增加住房按揭贷款利息支出等专项扣除项目。
至于按照什么比例抵扣,有没有上限,目前还没有看到具体的方案。估计国家会给出政策空间,各地根据收入、房价的实际情况,来制定更详细的操作细则。目前一些自媒体的测算,都带有“想当然”的性质。但整体而言,房价高、收入高、负担重的一线城市、强二线城市,购房者受益会比中小城市大。
房贷利息抵扣个税,将是一个非常具体、复杂的工作,前提应该是不动产登记的联网。没有充分的信息为依据,公平性就很难体现。
这个利好对楼市的影响,仍然会是冷热不均:有人口增量的大中城市,所有的利好都是实质性利好;人口流失、增长缓慢和库存量比较大的城市,绝大多数利好都是温吞水。
深沪港股市里的地产股,估计还会反复活跃,因为未来一段时间楼市的各种利好消息会不断出现。即将出台的房地产利好,估计还有以下几个:
1、初次置业(首套房)的首付降低到2成,目前是2.5成。
2、政府购买积压商品房,用于棚户区改造安置房、政策性住房。
3、国家鼓励开发商推出先租后买政策,在税费上给予补贴。
4、允许开发商申请改变已经拍卖出去的土地功能,减少潜在的库存压力。
5、调整普通商品房的标准,让更多房屋可以享受到税费减免。
6、改革户籍制度,降低城市落户门槛。
7、进一步降准降息。
关注更多房产信息请扫描我们的二维码: